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廢柴主婦的退休心事】 【7】斷捨離的迷思


從我退休以來喊聲的最大心願有三,第一是整理書櫃;第二是學會日本家庭主婦的整理術;第三是看完IMDB前一百大電影。第一跟第二多少跟今日的斷捨離主題有點關係,但是我必須說迄今為止執行的成果是徹底失敗。只有第三點相當成功,這要歸功於還在上海的時候,當時IQY跟騰訊都還滿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我得以看完所有想看的電影,基本上只要打入片名再按搜尋都可以看到,有些還重複看了不下十次。有的時候我也在懷疑是不是第三個心願執行的太over-acheiving,所以佔據了太多整理收納的時間,但是我自己也心知肚明,這輩子我是不會過上無印良品dm或是北歐家具雜誌那種性冷淡風的風格的,在整理收納這一塊我可以說自己是徹底的殘障。

先說整理書櫃這一塊,之前在上海我幹過一次這樣的事情,當時實在是再不整理不行了,ikea買的那種整面牆的無門書架,可以被書壓的微微下凹,雖然上海沒有地震,但是那時書架上的書搖搖欲墜的程度,我很怕家門關的稍微大力一點,家裡就會有人被崩落的書壓傷。但我只是稍微將書本擺放的整齊一點,讓他們立正站好,還不到重新分類或建立索書號的地步,就覺得自己已然不僅跨出人類的一小步,也一舉攻克喜瑪拉雅山了,整理一天可以喘一個星期那麼累,有定時收看這個專欄的讀者應該隱約記得之前我去當過圖書館的一日志工,回家推拿了一週,整理書櫃是真的非常累的!所以整理書櫃這一塊我把它歸類成「年度盛事」,一年一次差不多,不用天天都在過年。

再來,為了練成「日本家庭主婦的整理術」,我首先買了不下五本有關斷捨離的書,什麼「家事斷捨離」「時尚斷捨離」「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簡單生活就是享受」連「死前斷捨離」都有了,回家一攤開後很興奮的照相傳給朋友看,對方默默地回了一句話「所以是為了學習斷捨離然後多買了五本書嗎」,當下的感覺就是很像被刻了「本末倒置」的匾額砸頭啊!後來我成功的斷捨離的就是這一批有關斷捨離的書籍。

我尋思了許久,覺得在斷捨離的成功大道上,有三大塊絆腳石,如果這三塊石頭不能毅然決然地用手刀劈開,那麼永遠沒辦法過上「日本家庭主婦的性冷淡家居風格的」(怎麼有這麼奇怪的名稱):


  1. 捨得丟
  2. 懂得收
  3. 不再買

關於1.捨得丟,這點我覺得自己毫無障礙,只要能清楚辨別哪些衣服,書籍,餐具,玩具.....不常用也不需要,找幾個大箱子來,豪氣地把東西往裡面一丟,不管是送到社區公用,二手回收或是慈善捐贈,只要借個好一點的推車,搬箱子的時候不要扭到腰就好了吧。而且丟東西的時候有種莫名的豁達感,突然感覺自己人生好開闊,眼界好寬廣,真的是一種滿好的療癒。


至於2.懂得收,碰到一點了障礙。雖然我已看了「日本家庭主婦的整理術」還有「Google教你的史上最強整理術」,但是收東西這事情就跟感情一樣「易放難收」而且完全看心情,骨子裡根深蒂固的浪漫性格可不是多看幾本書可以更改的。東西如果不是放在隨處可取的地方,那就拿已經放在隨處可取的地方的東西就好,對於一個浪漫又懶惰的廢柴而言,LIFO後進先出就是這麼簡單的存貨觀念啊。在這種邏輯之下有時候一週都穿同一套衣服,或是衣服通通放在搖滾區第一排,衣櫃裡面其實都空空的,也是常常會出現的狀況。而且不只是我本人,家裡其他三枚室友全都是如此浪漫的性格,以至於我們家一直都存有「節慶」感,就是一種前一天有五十個人在家裡開過轟趴的感覺。來過我們家作客的朋友們如果有一點點「不至於啊,上次去還找的到通道」那是因為強烈的待客熱忱驅使我們狠狠的大掃除過一次......這也是我喜歡在家請客的原因之一:有個動力可以好好整理房子。


但斷捨離這件事情的失敗,關鍵中的關鍵還是在 3.不再買。這就跟浴缸理論一樣,放的水一定要遠少於漏的水,浴缸水位才會下降吧(除非家裡浴缸有破洞)。我的壞習慣之一就是喜歡囤貨,如果用完一罐沐浴乳絕對還會再買兩罐回來,這種習慣就遍及家裡大大小小的民生用品,在我的安全感定義下,「剛剛好」就是不夠,要能夠「不匱乏」就是什麼都要「+1」,有的時候還不只+1,是一個樣式+一個1,那就非常頭痛了。曾經我看電影時非常羨慕家裡有地下室,車庫或閣樓的設計,那這些東西就可以盡情的囤積了!後來想想算了,這種習慣不改掉,再給我一棟大樓我也可以用衛生紙把每間房間都塞的滿滿的吧。

我有一群很勇於生活實驗的高中老同學,向我推薦了「不消費運動」。這項不消費運動要執行起來也可以非常嚴格,需要的東西只能從二手的來,比如接收別人家小孩的衣服,撿二手的家具,向圖書館借書.....等等。我也看了幾個介紹這項運動的視頻和紀錄片,那家中一塵不染的空曠跟性冷淡風(到底是要有多冷淡!)讓我非常的嚮往。我亦受其鼓舞嚴格的執行了.....大約兩週吧!當月生活費及卡費大幅下降,說實在家中的囤貨讓這不消費運動有點像清庫存而已,實質觀感上沒什麼太大差別。雖然說不消費對於生活中好像少了點什麼調劑,可是我還是建議大家可以試試間歇性的,一段時間後就試試一段時間這項運動,有點像時下流行的「輕斷食」,一開始可能覺得好想買什麼都好,到最後會發現其實什麼都不買也不會死。人生就是這樣,需要的真的不多。久而久之那種消費的慾望,雖然時有起伏,但是總體趨勢是下降的。

在主婦日常操持的生活中,最令人洩氣的是早上一番奮鬥後煥然一新,晚上全家歸位後打回原形了。若是遇上假日或連假,如果主婦自己也想偷懶(這是常常有的事情),那家裡簡直是駐紮過一整隊游擊隊友的狀態,打開房門之後想說「我為什麼要起床」於是再龜回自己床鋪。剛剛經歷過史上最長寒假,外加二二八連假的廢柴我,一直都處在這種想把什麼東西都丟光光,卻連找紙箱都沒力氣的狀態,曾經丟東西是我最愛的療癒啊!其實說穿了這一切都是一種自我紀律discipline也怪不得誰,我去過一個上海朋友的家,家裡有四個孩子,四層樓,每一層樓都乾淨的像是樣品屋一樣,一點雜物都不外漏,而她自己本人跟老公都在家工作還共用書房,書房一點也不雜亂無章,回頭看看我和史哥共用的書房.....(喟嘆)我問她有什麼秘訣,她說「沒有秘訣,我有潔癖,誰把東西丟在外面我看到就馬上收」所以說這件事情還是跟女主人本身的性格有關,會因為想學習斷捨離而買了五本斷捨離的書的廢柴主婦,註定一輩子活在雜亂無章當中吧。總之對於家裡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主婦們,我總懷抱著無上崇敬之意。

雖然說我的家務仍然紊亂,書櫃仍然搖搖欲墜,衣櫥仍然只取第一排的衣物,但是這番斷捨離的練習我還是有所領悟並且有所成就的。我們一直都在和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相處,這些東西不僅是有形的物質,也可能包括,甚至很多時間包括無形的制約,包括人際關係,社會觀感,同儕影響,自我期待.....這些無形的制約我覺得比什麼都來得危害身心,屏蔽心靈,更需要下定決心好好的清理。我不能說這一部分自己做的很好,或是已經到了百害不侵,八風吹不動的地步,很多時候我也很動搖,懷疑自己的生活跟決定,也有些時候我會在夢境中回到過去的生活然後再次醒來,面對一個無眠的夜。這時候我會感謝自己已經樹立了一套很宅跟很腐的生活習慣,早起泡咖啡,寫作,時間到了準備早餐,拎著孩子上學,比上班時間更早到健身房報到,回家途中採買生鮮蔬果,準備中餐.....這樣很宅又很腐的生活習慣就像一雙好穿的舊鞋,它是這麼舊因為太舒服所以你天天穿它,也因為天天穿它所以越來越舊。我覺得我的腳再也擠不進去任何的高跟鞋或尖頭鞋或檞型鞋了,它就是一雙自由自在舒展的大腳,每天早上起床就是要穿進這一雙舊鞋,這是命定性無可分離的一種歸宿

下一篇預告:兒歌三百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